在体育竞技的熊猫体育世界里,胜负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波动,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青少年选手,都难免在赛场上经历情绪的起伏,一场U12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成为舆论焦点,南京队主教练滕帅(化名)因比赛中球队大比分获胜导致对手常州队小球员泪洒赛场而被推上风口浪尖,面对争议,这位以严格著称的教练却出人意料地以幽默方式回应:“这就去考个哄娃资格证。”此番表态不仅化解了紧张氛围,更引发了对青少年体育教育中竞争与关怀如何平衡的深入思考。
事件发生于上周末在常州举行的“未来之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小组赛,南京队与常州队的对决原本被视为势均力敌的较量,然而比赛进程却呈现一边倒态势,南京队凭借成熟的战术体系和球员个人能力,上半场便取得5-0领先,最终以9-1的悬殊比分获胜,比赛结束时,多名常州队小球员情绪失控,当场痛哭流涕,这一幕被现场观众拍摄并上传网络后迅速传播。
视频中,常州队一名年仅11岁的小球员瘫坐在地上,肩膀因抽泣而不停抖动,队友试图安慰却无济于事,这一幕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许多人质疑南京队是否在已经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仍然全力进攻,缺乏对年轻对手的尊重和同情,舆论迅速分化:一方认为竞技体育本就残酷,不应过度保护;另一方则主张青少年赛事更应注重心理保护和教育意义。
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议,南京队主教练滕帅在次日训练结束后接受了媒体采访,这位年仅38岁却已执教青训队伍十年的教练首先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看到孩子们哭,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竞技体育难免有胜负,但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年轻运动员在竞争中成长而非受挫。”
滕帅详细解释了比赛情况:“那天的战术安排其实并非刻意追求大比分,我们的球员正好在执行一些新练习的战术配合,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比赛,可能没有及时注意到对手的情绪变化,作为教练,我确实应该更敏感地察觉场上情况并做出调整。”
当被问及是否认为南京队应该“放水”时,滕帅表情变得严肃:“我认为对年轻球员的尊重不是通过故意输球或降低竞技水平来实现的,真正的尊重是全力以赴,同时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不过我也在反思,或许在确保胜利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更早地进行阵容轮换,给所有球员更多机会。”
随后,滕帅话锋一转,露出微笑:“说实话,看到那些孩子哭,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训练职业球员我在行,但哄孩子还真需要学习,所以我决定去考个‘哄娃资格证’,以备不时之需。”这番幽默的回应立即缓解了现场紧张气氛,展现了滕帅作为教育者的另一面。
滕帅在青少年足球领域早已名声在外,他执教的南京队在过去五年中三次获得全国U系列赛事冠军,为国家青年队输送了多名优秀球员,更难得的是,他特别注重球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队内定期组织心理辅导课程,教授情绪管理和抗压技巧。
“滕指导其实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南京队队长、13岁的小李告诉记者,“训练时他很严格,但比赛后总会和我们一起分析得失,上次我们输球后,他还带我们去吃了冰淇淋,说甜食有助于缓解失落情绪。”
事件另一方的常州队主教练刘指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那场比赛确实暴露了我们与强队之间的差距,但这也是宝贵的成长经历,我已经和滕指导交流过,我们计划在下个月举行业务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年轻球员。”
这场风波引发了体育教育界的广泛讨论,儿童心理学专家张教授指出:“青少年体育竞赛需要找到竞争性与保护性之间的平衡点,过大比分落败确实可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但这不应通过降低竞技水平来解决,而应通过赛前心理建设、赛中及时指导和赛后心理疏导来实现。”
针对滕帅“考哄娃资格证”的幽默表态,张教授认为这实际上指向了一个重要问题:“青少年教练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或许体育主管部门真的可以考虑引入更系统的青少年教练资格认证体系。”
事件发生后,江苏省足协迅速做出反应,宣布将在下个月举办全省青少年教练员专题培训,重点内容包括“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特点与情绪管理”、“竞技体育中的教育理念”等,足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考虑在规则上引入如最大分差限制等措施,同时加强教练员培训,促进青少年足球健康发展。”
更令人欣慰的是,南京队与常州队已经计划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下周,两支队伍将举行联合训练营,滕帅和刘指导将共同执教,让两队在友好氛围中互相学习,南京队还邀请常州队小球员参观他们的训练基地,与职业球员互动,重燃对足球的热爱。
回顾这场因比赛失利而引发的风波,它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体育教育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变:从单纯追求竞技成绩到注重全面发展,从强调胜负到关注成长过程,滕帅的幽默回应不仅展现了一位现代教练的智慧与温度,更指明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向——竞争与关怀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
正如滕帅在采访最后所言:“足球不仅是踢球的技术,更是育人的艺术,我们希望培养的不仅是优秀球员,更是内心强大、能够面对人生各种挑战的人,如果我真的需要考个‘哄娃资格证’来实现这个目标,那我一定会认真备考。”
这场由青少年泪水引发的讨论,最终成为中国体育教育的一次宝贵学习机会,在竞技体育的快车道上,或许我们需要偶尔放慢速度,确保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都能在竞争中健康成长,让体育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像滕帅这样既懂竞技又重视心理的教练,正是中国体育未来最需要的引路人。
发表评论